close

在濃與淡之間歷史一呼一吸:當代卑南族作家漢語書寫初探

*

一、引言:普悠瑪(puyuma)是一種止痛藥?

2014年春天,普悠瑪(puyuma)號要南下台東了,在「普悠瑪號」繼「太魯閣號」完成命名之後,某位花蓮議員這麼說:「為什麼要叫做puyuma(普悠瑪),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止痛藥」[1]   

Puyuma一般泛稱卑南族,也指特定的南王部落,那是一個在過去有悠遠的文化傳統,在如今特別盛產「金曲歌手的部落」。當1999年陳建年以《海洋》專輯,奪得金曲獎最佳男演唱人與最佳作曲獎,這位警察歌手在天上的外公卑南族音樂家陸森寶(BaLiwakes1910─1988[2],一定也在微笑擊掌。同屬卑南族的大巴六九部落有位歌壇天后張惠妹,天后的背包裡會放著舅舅巴代的《笛鸛》[3]。來自下賓朗部落的原民會前主委孫大川老師和隔壁南王部落的人類學家林志興老師,在研究創作之餘,經常兼差擔任各種大小會議的「超High主持人」。除此而外,出生自知本部落的曾建次輔理主教,服侍天主的同時,也採集卑南族神話傳說故事,無時不曾或忘為守護卑南族文化盡心盡力。

如果「普悠瑪」是一種藥,那一定是用祭儀、樂舞、神話、文學、藝術……調製成的「解藥」,一解島嶼上無思、無史、無樂、無根、無靈魂的文化荒蕪之境。

二、記憶的捕撈者:卑南族的作家們

卑南族主要分布在台東平原上,分別有:南王部落、卡地布部落、建和部落、大巴六九部落、初鹿部落、阿里擺部落、下賓朗部落和寶桑部落,根據原住民族委員會於1028月臺閩各縣市原住民族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台東縣的卑南族人有7580人,與縣內阿美族的37055人、排灣族的16412人和布農族的8226人相較之下,人口勉強算是「不多也不少」。而在這不算是大眾,也不算太小眾的人口中,有那些是在當代原住民漢語書寫中佔有一席之地的重要作家呢?請見圖一所示。

上圖是台東縣境內有正式出版品的原住民作家,其中卑南族作家依年齡排列分別有:曾建次(知本部落,1942─)、胡德夫(下賓朗部落,1950─)、孫大川(下賓朗部落,1953─)、林志興(南王部落,1958─)、林二郎(大巴六九部落1962─),如以這五位卑南族作家於台東以及與全島的其他各族原住民作家比較,則著實算是少數,請見圖二。

由上圖所示,可看到以漢語書寫為主的原住民作家中以布農族、泰雅族和排灣族的作家人數最為可觀[4],其中布農族的作家,不論就作家數量、作品質量和文類的表現各方面,根據學者魏貽君的觀察,實已具備了建構「布農文學」的規模[5]。若「布農文學」是可見的,那麼是不是一樣可期待「卑南文學」的誕生?對於這個提問,最好的回覆應是從這五位卑南族作家作品入手[6]

整體而言,曾建次、胡德夫、孫大川、林志興與林二郎不只是部落亦是社會的菁英,他們都接受了極高的教育,並且在個人的專業領域:宗教、音樂、學界與藝文界中都卓然有成,而「寫作」之於他們又有何特殊之處?以強調自己是「述而不作」的孫大川為例,他在1991年出版《久久酒一次》[7]散文集,之後分別出版《山海世界──台灣原住民心靈世界的摩寫》[8](2000) 《搭蘆灣手記》[9](2010),另有評論集《夾縫中的族群建構台灣原住民族的語言、文化與政治》[10](2000),卑南族音樂家陸森寶傳記研究《BaLiwakes,跨時代傳唱的部落音符──卑南族音樂靈魂陸森寶》[11](2007)等著作。除此之外,他創辦《山海文化雜誌》(1993)總策畫中族語對照,圖文並茂的《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共十冊)[12](2002),主編《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詩歌卷、散文上下卷、小說上下卷、評論上下卷)[13](2003) 。由孫大川老師所從事的「文化勞動」,應可具體見到他長期和持續「書寫」的成果。……………………………..(以下省略,全文詳見卑南學彙編第一輯。)

三、卑南族作家的手藝:他者的空白,自身的實在

四、代結語:好好呼吸,不藥而……

 


*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以台灣當代原住民文學、現代文學、文學寫作為主要領域,著有詩集《紀念品》,現任教於台東大學華語文學系。

[1]參見《更生日報》在729刊登一篇文章,內容是花蓮縣議員謝國榮談論關於台鐵新列車普悠瑪號新列車的看法,認為新列車應該取名為「新太魯閣號」。他也在文章其中一段解釋原因,「新購列車捨世界知名的太魯閣號不用,重新命名要取名普悠瑪號,實在令人不解,普悠瑪號既不容易記也難唸,是什麼意思更是不知道,還以為是止痛藥-普拿疼出了新產品普悠瑪。」
原文網址: 把台鐵「普悠瑪號」想成普拿疼! 花蓮議員言論鬧笑話 (1/2)| 頭條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2/07/30/11490-2839443.htm#ixzz2iWtQ6Sd7

[2]對於陸森寶先生的相關研究,可參見孫大川BaLiwakes,跨時代傳唱的部落音符──卑南族音樂靈魂陸森寶》。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7年出版。

[3] 台北:麥田。2007年出版。

[4] 在此並不特別以各族總人口數與各族作家數的「比例」細說,畢竟寫作在相當程度上仍算是一種「個人選擇」,即使作者是抱定了為民族的生存永續投入書寫,首先也必須來自作者的自覺與實踐。

[5] 參見魏貽君〈第九章  「布農文學」的形成及構造的初步考察〉,《戰後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形成的探察》。台北:印刻。2013年出版。頁411—451

[6] 在卑南族從事「寫作」者,自然不僅止於這五位,如南王部落耆老陳光榮以及族人林道勳,都曾參與神話、傳說、故事與歌謠採錄等工作,如林豪勳、陳光榮於1994由台東縣立文化中心出版《卑南族神話故事集錦》。1996道生、陳光榮同樣由台東縣立文化中心出版《卑南族神話故事集錦》。限於篇幅與個人能力,在本文中先暫不討論這些部落中的寫手。

 

[7]台北:張老師出版社。199年出版。

[8]台北:聯經。2000年出版。

[9]台北:聯經。2010年出版。

[10]台北:聯經。2000年出版。

[11]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7年出版。

[12]台北:新自然主義。2002年出版。

[13]台北:印刻。2003年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卑南學研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