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alavakai 1991年底一個南王卑南族的田野調查報告與筆記

*

1991年底的南王十日的田野調查實習中,筆者曾以十二月二十四日晚上,卑南族少年級成員挨家挨戶所做的halavakai儀式當作民族學社會與文化課程期末報告的主題。

  本文將針對這個儀式,以當時練習去記錄一個活動的全程參與觀察和事後訪談的民族誌田野紀錄,比對該儀式20年來的儀式變遷與青少年的教育意涵。

關鍵字:卑南族、halavakai、南王、儀式變遷

一、前言   

在南王十日的田野實習中,筆者選擇十二月二十四日晚上,卑南族少年級成員挨家挨戶所做的halavakai的儀式當作課程期末報告的主題。其他的時候的田野心得,則另見於本報告附錄的<南田野十日日記>一文中。

  針對這個儀式,筆者是採全程參與觀察和事後訪談的方法來完成這個民族誌田野的紀錄。前者是練習去記錄一個活動的過程,後者則是希望透過不同年齡階級的報導人,企圖呈現其變遷的情形。由於這是筆者踏進政大民族所門檻後,第一次田野實驗經驗下的產物,粗陋之處自在難免,且待來日之充實、加強。

  由於halavakai是整個卑南族成年禮-猴祭過程中的前奏,因此有必要先介紹其年齡階級的分類,附表如下:

年齡階級

男性稱呼

年 齡

女性稱呼

年 齡

1.嬰兒期

magidən

不足一歲

magidən

不足一歲

2.兒童期

gis

2-12,13

tian

2-13,14

3.少年期

Takovakoban

ŋauaŋuwai

malanakan

taribatokan

kitubaŋsal

malatawan

13-18

13,14

 

14-15

15-16

16-18

vulavulajan

(可婚)

15-19

4.青年期

mijaputan

vaŋsalaŋ (可婚)

18-20

21歲以上

 

 

5.壯年期

paraparapat

55歲以下

migataqunila

 

6.老年期

maidanlakanna

(可替人puputan)

55歲以上

 

 

此表示引自陳文德<卑南族之祭儀歌舞>一文,頁204臺灣土著祭儀及歌舞民俗活動之研究,1987。 (計畫主持人:胡台麗、劉斌雄)。臺灣省政府民政廳委託研究。 臺北。但是此表的分級與《台灣省通誌》卷八同冑志中的分級表頗有差異。尤其是vansalang的年紀《同胃志》中是24歲以上稱之。在少年級則是10-18歲。但是目前卑南族的年齡分級傾向和大社會的就學年齡、服役年齡相符合,因此年齡分級較合乎上表所採錄的年齡分期,不同於《同冑志》的年齡分期表。  

  在以往的文獻資料中,在陳文德<卑南族的祭儀歌舞>一文中有簡要的描述如下:「十二月二十四日是少年級參加的halavakai。這個活動的意思是少年級的成員在malatawan的帶領下,到族人住戶去驅邪。往常他們會著稻草,芭蕉葉前往。把住家不要或贓物掃掉,代表驅除不淨。到住家時少年級會大喊:halavakai da, halavakai da!

往昔他們除了帶走贓物外,住家也會給米糕(avi),現在已無前述動作(如帶稻草),但在喊完(halavakai da, halavakai da!)之後,該加或以糖果、並乾送給這些少年。又因為時間在聖誕夜,已有類似「報佳音」的意義。若究原義是驅邪,不好之物,「報佳音」之說也多少成理。只要是卑南族人的住戶,不論是基督、天主或佛教,少年級都會前往。如果聚落內漢族也想藉此熱鬧一番,也可以事先跟malatawan提及。住戶家的順序並不一定,但是Pasara’atRa’ra兩祖廟的祭祀住家一定最先前往。之中又以Pasara’at為先。活動約在深夜結束。[1]

  其他較詳細的資料仍未見記載。這份田野紀錄大致已經呈現整個halavakai的過程和進行狀況,與筆者所親歷的田野實況面貌相似,但是深入觀察之後仍然可以發現其中的變與常,在以下的描述中,再進一步來討論。

二、halavakai田野紀實  

十二月二十四日晚上七點三十分,活動中心集結了很多小朋友,里長伯整隊後,交代帶頭的malatawan一些事情後,隊伍就出發挨家挨戶去做halavakai(詳圖一)。隊伍的帶頭者()身批lonbau(龍袍),事實上是一塊稱做labus的斜批在肩上的malatawan,小孩子們都叫他們是大哥(大概都是高中左右的年紀)。此外,則是不穿labis,有的負責背裝禮物用的籐籃,或是協助指揮秩序的國二、國三的二哥們()。其他的是那些國小四年級到國中不等的,必須脫掉上衣的小弟弟們。

圖一:halavakai隊伍的組成

  隊伍首先衝到596巷的北部落Pasara’at的祭祀祖家,再到559巷的Ra’ra祖家。然後就循著一條條的巷子一續前進,這種前進的模式,對我們初到村落的外地人而言,簡直是叫人暈頭轉向,對照地圖後,再到十二月三十一日時成人組的報佳音時,就清楚其方位了。(詳圖二)

  直到第三家後,已經能看出整個halavakai的演出形式。Malatawan們用哨音來指揮,有的malatawan先進去拜訪住家,前面的malatawan大哥會是二哥,先用棍子整理隊伍檔著小孩子們,等到哨音響起時放開棍子,小孩子們爭先恐後的衝進門去趴在地上拍打著地面,大喊「halavakai da, halavakai da…」,由於聲音過於急速短促,聽起來只感覺到有「ha…,da…」的節奏,等到住戶給了禮物,malatawan吹起哨子,儀式就告結束。小孩子們會高喊「謝謝!」、「新年快樂!」,然後又往下一家住戶走出。

圖二:halavakai隊伍的組成

……………………………..(以下省略,全文詳見明卑南學彙編第一輯。)

三、halavakai是不是報佳音?

四、halavakai的路線與參與人數?

五、halavakai出發以前是否該向祖靈禱告?

六、儀式的變遷與持續

七、結語-一個傳統儀式的現代意涵

附錄

一、卑南族之祭儀歌舞

二、照片

三、南王田野十日日記

 


*政大教育學博士,教學領域:民族教育、台灣民族史、田野工作與社區營造、東南亞民族與現況、原住民教育、服務學習。現職政大民族學係副教授。

[1] 引自陳文德<卑南族之祭儀歌舞>一文頁2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卑南學研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